2008年5月31日 星期六

省水科技大利用!

省省省,現在真得什麼都要省,省愈多,就相當於賺愈多!看到這篇報導,裡面有個有個觀念滿不錯的,就是所謂的「中水處理系統」,也就是把生活汙水回收處理再利用的方法。地球是目前已知星球中,水資源最豐沛的一顆美麗行星,隨著人類的大量臌脹,再加上資源濫用,看似最垂手可得的水,似乎也愈來愈顯珍貴;台灣的水資源算是全球豐沛之先,不過,近年來,也開始漸漸有缺水的現象發生,前幾年,桃園發生大缺水就是一例,不但是水資料愈來愈珍貴,相對的,水價也愈來愈貴,如果簡省不浪費,真得要好好考驗科技的能力。科技是惡也是善,很多問題,都是科技改善環境,人才能有餘力浪費,科技與生態不斷在衝突,在競爭,或許,大和解的日子不遠了,科技最終還是要與生態作結合,才是長久之計。

引述部份新聞來源:
原新聞標題:善用雨水、中水 帳單變水水
記者魯永明、鄭朝陽專題報導
水價上漲,對已經採用雨水及中水回收再利用系統的單位來說,不但毋需擔心要多付水費,反而更凸顯省水效益。
遊客川流不息的台北市立動物園,從動物水池到遊客沖廁,用水量大,但園區完成省水器材換裝和雨水回收利用系統後,一年省了近七百萬元的水費開銷。
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環境研究所副組長傅孟台指出,動物園逐年增設雨水貯存利用系統,直接供應美洲野牛、河馬池等,取代自來水,並開闢水生植物區,配合紫外線、臭氧殺菌等技術淨化這些水池的放流水,回收再利用二到三次,「這讓一百噸水可當三百噸來用。」他表示,這就是水資源「逐級利用」的觀念。
傅孟台表示,一個河馬池每個月要用掉兩千四百噸(度)的自來水,現在全改用潔淨的雨水替代,就省下兩萬多元的水費,包括廁所的沖廁用水也都改用雨水和山澗水,目前動物園的自來水取代率已達百分之廿三,每年節省的水費超過六百八十萬元,「水價漲愈多,動物園就省愈多。」
雲林縣環球技術學院不但留住雨水,也建置全台校園唯一的「中水處理系統」,把生活汙水回收處理再利用,七年多來,每年平均減少自來水用量約八萬噸,省近百萬元水費,兩度獲經濟部評為節約用水績優單位。
環球技術學院研發長吳豐帥說,七年前闢建卅公頃的嘉東校區,考慮師生多達七、八千人,用水量大,且雲林屬於缺水區,地層嚴重下陷,但校園不抽取地下水,因此一開始就把雨水和中水回收系統納入校園規畫設計,並用不同顏色的管線區分飲用與沖廁等雜排水等水源,輸送到景觀池、廁所等地。
吳豐帥指出,學校每年回收利用水量約八萬噸,系統操作維護成本約六十萬元,平均每噸(度)中水處理成本約七點七元,比自來水(每度十元)便宜。他強調,平時排放汙水要支付縣政府每噸七元的排放費,有了中水系統,不但回收汙水再利用,少用自來水,也不必繳錢給縣府,每年還可省約八十五萬元。
為了養成學生節約用水電的習慣,校方規定宿舍用水電的基本度數,搭配智慧型水電表,顯示所用的水電度數,超過基本度數的費用都由住宿生自付。這項節能管理措施一開始曾招致學生質疑學校「死要錢」,但七年下來,住宿生已習慣節約。
新聞來源:聯合新聞網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