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

連結基金真得好嗎?

投資型保單這幾年火紅到不行,好像講得投資型保單是萬能投資標地,業務員講得天花亂墬,買的人,也信得十足十;投資報酬率多少才合理呢?我聽過的,還有保證每年有十二%,我就在想,如果年年有十二%,那我就不買這種投資組合了,我借錢給業務,我收六%就好了,剩下六%讓你賺,反正六%已經遠高於定存了。
現在讀到這篇報導,果然不出個人對於投資的概念,管你說得再漂亮,投資永遠會有風險,預期的投資報酬率愈高,相應而來的風險就愈高,如果投資報酬率高,而風險超低,那這就不叫投資了,這叫套利了。
對於基金,個人真得有莫名的厭惡感,如果說,出發點是作一些儲蓄用的投資,個人倒還不反對啦,但是,見到的人,都是把基金當作是投資萬靈藥,這一點,就真得要好好思考囉。


引述部份新聞如下:
新聞標題:連結基金慘跌 投資型保單虧大
陳欣文台北報導
前略……
銀行理專表示,如果這位民眾當初不要買過高的壽險保額,且以每月繳保費方式來投資,而非一筆增額來投資的話,現在帳戶價值不會這麼慘。
壽險顧問則分析指出,若以六十歲的費率來計算,那波節稅的客戶通常買到三千萬壽險保額,這樣一年光是保費費用就要約十四萬,四年下來就要五十七萬,如果他又高點買到Reits等相關基金,一年賠個兩成的話,當初一百萬現在戶頭確實只剩下十萬左右,無法支應他下一年度的保費費用。
當初就是因為業務員跟他說,只要靠投資收益來支付買壽險的成本,就可以同時享有高額壽險保障且投資收益可隨時間不斷成長,不料,近幾年全球股市表現不佳,民眾不但連結的基金慘跌,當初投入的本金還得支付保險成本,近期赫然發現當初投入的一百萬都快沒了,股市再跌,只有面臨保單失效的份。
該案例暴露許多民眾買投資型保單的迷思,包括投資一定有風險、還有對成本結構不夠清楚,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是,投資型保單最好每月扣款,不要單筆投資,才能把風險降至最低。


新聞來源:中時電子報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