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

寡婦村

讀到這篇報導,不禁讓人感到難過,原來這世上,竟真得有所謂的寡婦村,寡婦是無從選擇的,還是生命的安排,讓他的另一半早先一步離她而去,而社會的意識下,卻讓原本就弱勢的寡婦,相形顯得加弱勢,看到寡婦的女兒,也嫌寡婦不祥,就讓人感到傷心。這讓我想到一則故事,有對夫妻,嫌媽媽年老,會打破碗,於是就做木碗給媽媽用,後來有一天,看見自己的兒子也在削木碗,就問兒子,這是要做什麼用了,兒子就說,等你們老了,讓你們用的。
這則小故事,非常有警世的意味在。

引述部份新聞:
民視新聞黃君慧綜合報導。
印度社會視寡婦為不潔、不祥之物。迪菲在44歲時喪夫,一樣難逃遭遺棄的命運,只好前來寡婦村等死,這一住就是大輩子。類似的故事比比皆是。穆可吉是印度第一批女性圖書館員,兩個女兒都受高等教育,其中一個還是醫生,一樣不願照顧守寡的母親。整個鎮上有一萬六千多名寡婦。她們只能穿白服,不能配戴任何首飾,額上以灰點出明顯的標記。人生沒有任何意義,只求死在黑天之神的懷抱。為了讓這些被迫向命運低頭的婦女有個安身之地,吉莉成立安養之家,有了棲身之地,讓她們在靜靜等待死亡的過程中,保留最後一點尊嚴。

新聞來源:民視新聞網
全文來源:奇摩新聞網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