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1月21日 星期一

蘭陽八景 跟著木屐「藝」起來

宜蘭的蘭陽八景,計有「龜山朝日」、「隆嶺夕煙」、「西峰爽氣」、「北關海潮」、「沙喃秋水」、「石港春帆」、「蘇澳蜃市」、「湯圍溫泉」;這是舊蘭陽八景,後來還有新增新蘭陽八景以及蘭陽百景,不過,個人還是覺得舊蘭陽八景最能代表宜蘭的特色,同時也極富詩意。

當八景與文化碰在一起,就產生了新的元素出來,我們看這個報導,把蘭陽八景雕刻在木屐上,又顯出另外的一個風味出來。

來到宜蘭,真得勿錯過此八景,個人是最喜歡龜山朝日,每當宜蘭遊子,看到了龜山一景,總是會勾起濃濃的鄉愁。
疑,筆者洩了底了嗎?


引述新聞報導如下:
【聯合報╱記者王燕華/蘇澳報導】
以木屐為重要特色產業的蘇澳白米社區,最近與雕刻師傅合作,嘗試將蘭陽八景雕刻在木屐上,讓木屐更具在地特色,細膩的刻工也大幅提升木屐的藝術性。
文化局上個月舉辦「藝術好好玩」活動,全縣共有5個社區獲得藝師進駐,從藝術的角度切入,協助提升社區產業的質感,白米社區就是其中之一。
這批藝師在白米社區工作了1個月,除了改良棕木屐鞋面的弧度,讓鞋子更合腳,也強化雕鑿的紋理與質感。雕刻師邱錦和花了許多時間,以蘭陽八景中的一景為圖樣,嘗試在木屐鞋面上作藝術性的雕刻,很具在地風味。
白米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瑞木說,許多遊客到蘇澳鎮白米社區,總不忘買雙合腳的木屐帶回家穿。但是產品有生命周期,一定要不斷的創新,才能保持新鮮感與吸引力。
他表示,白米社區很重視新產品的研發,但以往多半從功能性的改良為主。畢竟對社區而言,因為人力資源有限,想在藝術方面作提升比較困難。林瑞木說,這次參與文化局的計畫,包括木屐的質感和舒適性都有不錯的改善。傳統棕木屐鞋面比較平,藉由藝師指導,讓鞋面具有適合人體腳的弧度,提升舒適度。
此外,邱錦和雕刻的蘭陽八景,雕工很細緻,希望能請藝師繼續協助,讓著名的蘭陽八景逐一呈現在木屐上,未來能朝客製化的方向發展,相信會很具收藏價值。

新聞來源:聯合新聞網
攝影:記者王燕華

沒有留言: